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渾渾噩噩  
未雨綢繆  
哀愁  
積極
回饋  
寂寂無聞  
沮喪  
氣餒  
抱怨
殘缺  
勵志  
汗顏

來查字詞

來看字形啊!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險峻  
嶙峋  
懸崖峭壁  
俯瞰 
毛骨悚然  
深邃莫測  
崩落  
挺立
盤結  
無窮  
蔚為奇觀  
乾涸

進來查字典

過來看字形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遐邇聞名  
開鑿  
鼎盛  
守衞  
耗費
浩大  
昂首挺胸  
健威武  
魁梧
威風凜凜  
躍躍欲試  
精湛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光纖之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昨上午1145分在沙田 白普理寧養中心離世,享年84歲。高錕於光纖通訊研究的貢獻,建構了現今的網絡世界,遠隔千里也可互通消息。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80924/s00002/1537728560051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掌握  
不知不覺  
微型  
監聽 
新陳代謝  
蔓延  
堪稱  
大顯神通 
偵察  
不勝枚舉  
駕馭  
拭目以待

查字典

查字型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第二課 星期天的維園

穿梭  
古樸  
三五成羣  
舒展  
悠然
舒緩  
隨心所欲  
與眾不同  
接納 
五湖四海  
激昂  
全神貫注

按我查字典

按我查字形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吼叫  
洶湧  
搖搖欲墜  
無邊無際  
搗亂  
狼狽  
寬敞  
車水馬龍  
癱瘓 
庇護  
風和日麗

按我查字典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我是高永熹老師,18/19學年擔任6D班班主任,教授6D中文及常識,以及體育科。

今年負責足球校隊及足球興趣小組(星期二:小三及小四,星期五:小五及小六)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們會去逛年宵市場;新年時,我們會去拜年、看花車巡遊、看煙火匯演等。這些場面都充滿節日氣氛,非常熱鬧。現在請你選擇其中一項新年活動,自己擬定一個題目,創作一篇文章,記述你參加該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感。

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春暖花開、春風送暖、春風拂面、春意盎然、 百花盛開、大地回春、萬物復蘇、萬木爭春、 萬象更新、萬紫千紅、陽春三月、乍暖還寒、 風和日麗、和風細雨、鳥語花香、氣象萬千、 欣欣向榮、鶯歌燕舞春光明媚 鳥語花香 春風拂面 春意昂然 春光融融
春暖花開 滿園春色 東風送暖 大地回春 雪化冰消
春風宜人 春回大地 萬物復蘇 春和景明 鶯歌燕舞
百花盛開 柳暗花明 草長鶯飛 含苞欲放 花枝招展

陽春三月 春寒料峭 姹紫嫣紅 春光滿面

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

  • ACT(動作)
  • ARPG(動作角色扮演)
  • AVG(冒險遊戲)
  • RPG(角色扮演)
  • RTS(即時戰略)
  • MMORPG(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
  • SRPG(模擬角色扮演)
  • STG(射擊)
  • 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TPS(第三人稱射擊遊戲)
  • SPG(運動)
  • TBG(牌桌遊戲)
  • PZG(益智解謎)
  • RCG(賽車)
  • FTG(格鬥)
  • SLG(模擬)
  • VR(虛擬實境)
  • MOBA(多人線上戰術擂台)
  • ETC(其他)

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單元
課次
我的詞庫、我學會的句子
一 難忘時刻
龍舟競渡
我的詞庫
踴躍 龍爭虎鬥 起源 演變 排列 活靈活現
炯炯有神 英姿煥發 摩拳擦掌 激烈 喝采 拼命
我學會的句子
/
走進蒙古包
我的詞庫
嚮往 遼闊 探究 領略 招待 剛健 真 熱忱
洋溢 精力充沛 一望無際 強悍
我學會的句子
/
 友情可貴
一張便條
我的詞庫
破天荒 遺失 忘記 破例 解釋 捧
道歉 永遠 保存 保管 傷害 激動
我學會的句子
要不是好朋友林淑筠忘記帶筆盒,趙碧嘉不會破例把圓珠筆借給她。
友好的約會
我的詞庫
相若 瞠目結舌 橫衝直撞 指手畫腳 捉弄
氣沖沖 默不作聲 聯絡 發呆 內疚 衝動 期待
我學會的句子
既然我有趙綵華的電郵地址,那麼就通過互聯網向她道歉吧。
 自然與創造
會捕食的植物
我的詞庫
攀附 狹長 尖端 亮麗 賞心
守株待兔 自投羅網 誘捕 分泌
分解 養分 歎為觀止
我學會的句子
為了誘捕昆蟲,會捕食的植物通常都以強烈的色彩、濃郁的香氣或清甜的蜜汁,引得昆蟲自投羅網,然後分泌消化液,把獵物分解成可吸收的養分。
趙州橋
我的詞庫
橫跨 展示 各式各樣 栩栩如生 形態 逼真
創舉 費勁 衝擊 歷盡滄桑 飽嘗 侵蝕
我學會的句子
趙州橋所以名揚中外,主要不在於它造型美觀,而在於它建造的科學性。
 家國情懷
過零丁洋
我的詞庫
/
我學會的句子
/
蜀相
我的詞庫
/
我學會的句子
/



單元
課次
我的詞庫、我學會的句子
 四時美景
城門河的秋色
我的詞庫
尋找  從容  揩抹  閃爍  聯想
 寧靜  魅力  蕭條  隨意
流連忘返  如痴如醉
我學會的句子
/
多彩的夏天
我的詞庫
歌頌  綻開  生機  蔭涼  飽滿  
豐收  呼應  璨爛  遠眺  心馳神往  
豐盛  博大
我學會的句子
/
 議事論事
十一
論電子遊戲
我的詞庫
沉迷  好奇心  欲罷不能  荒廢  輟學
協調  衰退  勞損  虛擬  喪失  
傳統
我學會的句子
/
十二
追星族
我的詞庫
瘋狂  逗留  犧牲  浪費  負擔  
窮追不捨  險象環生  屢見不鮮
衝突  拜訪  弄巧反拙  樂極生悲
我學會的句子
/
 這邊風光好
十三
西湖風光
我的詞庫
瀰漫  搖曳  詩情畫意  亭亭玉立  
彌補  鼎足  環繞  曲折  清幽淡雅
百看不厭  景致  美不勝收
我學會的句子
由於還沒到荷花盛開的季節,因此荷塘上只見到疏疏落落的荷葉。
十四
遊北京
我的詞庫
款待  規模  精雕細琢  美輪美奐
居住  嚴謹  奇特  清晰  琳琅滿目
不愧  規劃  風貌
我學會的句子
整個紫禁城規模宏大、古色古香,無論是屋頂和飛簷,抑或是殿堂前的台階、拱橋和石獸,精雕細琢、美輪美奐,極具欣賞價值。

 
延伸單元
賦得古原草送別
我的詞庫
/
我學會的句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的詞庫
/
我學會的句子
/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沉迷
好奇心
欲罷不能
荒廢
輟學
協調
衰退
勞損

喪失
脫節
傳統

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青馬大橋英語:Tsing Ma Bridge)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以及全球第11長的懸索吊橋。大橋主跨長1,377米,連引道全長為2,160米。大橋屬於香港8號幹線青嶼幹線的一部份,跨越馬灣海峽,將青衣馬灣連接起來。青馬大橋為香港道路重要的一部份,因為它聯同汲水門大橋,共同擔當著連接大嶼山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與市區的唯一行車通道。車速限制每小時80公里。青馬大橋屬青馬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簡介[編輯]

青馬大橋由莫特·麥當勞設計。「青」是指青衣,而「馬」是指馬灣,它離海面高度62米,而橋塔高度則為206米。吊起大橋橋身的主纜直徑為1.1米,而主纜主跨是由33,400條直徑5.38毫米的鋼絲,以空中絞織方法組成。每條主纜會產生5萬公噸拉力,總長度達16萬公里,足以環繞地球4次。大橋的結構鋼材主要在英國日本製造,並在中國廣東省東莞市珠江附近組合成50件組件,再以躉船運往施工地點。重量方面,結構鋼材重量5萬公噸,橋塔和錨碇混凝土重量則為50萬公噸[1]
青馬大橋採用雙層設計,橋的露天上層為3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有蓋的下層則為2條港鐵東涌綫機場快綫的共用路軌,和2條供緊急時(例如颱風吹襲和嚴重交通意外時)使用的單線行車道路。青馬大橋於1992年5月25日開始動工興建,耗資71.44億港元。大橋連同青嶼幹線其餘部份,於1997年4月27日開幕,並由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港督彭定康布政司陳方安生主持開幕儀式。而大橋則於同年5月22日正式通車。
青馬大橋屬青馬管制區範圍內,現由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旅遊景點[編輯]

青馬大橋是香港的一個重要地標和景點,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觀。為應付遊客,政府在青衣西北部設立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訪客中心設有大橋模型、相片和互動遊戲;從螺旋式的小路繞著圓柱形的觀景台而上,遊人便可以較近距離或高角度,遠眺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及汀九橋,觀景台設有行人天橋連接訪客中心與停車場。訪客中心及觀景台於1997年隨青嶼幹線通車對外開放,最初由新機場工程統籌署負責管理及運作。部門於1998年解散後,展覽中心交由民政事務總署葵青民政事務處負責管理。
由於青馬大橋不設人行道,遊客無法於橋上步行。現時政府只在國際馬拉松賽事舉行期間開放橋面,作為比賽場地。另外亦曾於2008年5月2日將部分橋面給予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火炬手傳遞聖火

殊榮[編輯]

1999年,青馬大橋榮獲由美國建築界選出的「二十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得主之一,與英法海峽隧道舊金山金門大橋等其他九項世界級工程共同享有這項殊榮。

青馬大橋的主跨達1 , 3 7 7 米, 跨越位於馬灣及青衣之間的海上航道, 是往來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的快速公路及機場鐵路的重要部分。懸吊橋樑的主纜是由約2 7 , 0 0 0 噸鋼絲織成的。這些鋼絲的總長度足以圍繞全球4 次。
大橋在青衣島上直接連接一個可通往市區及經汀九橋通往新界西北的交匯處。

青馬大橋全長2,160米,是直接通至赤鱲角香港國際 機場之青嶼幹線顯要部分,亦已成為代表香港的標誌。 青馬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道路及鐵路兩用懸索 橋。大橋上層設有一條雙程三線快速公路,下層有兩 條鐵路路軌。此外,下層亦設有兩條單線有蓋的行車 道,可用作維修通道及在強風或發生緊急事故時作交 通改道之用。流線型的橋身是經過精心設計,而大橋 上、下層橋樑的橫切面中央設有通氣隙,以增加大橋 的氣體動力穩定性。這特性是經過風洞測試驗證的。 大橋主要的地基是橋塔地基及固定主纜的沉重錨 碇。除馬灣橋塔地基外,所有地基均在陸上建造。至 於馬灣橋塔地基,是建於離馬灣不遠的淺水地方。建 造方法是先將混凝土沉箱浮至適當位置,然後沉放到 海床石上。沉箱周圍回填成人工島以作保護。 橋塔高206米,較港島中環商業區的一些大廈,包 括178米高的匯豐銀行總行還要高。橋塔是用滑模建 造法建造,需時三個月。橋塔建成後用起重機把重型 的鋼鞍座吊至塔頂合適位置。 用作絞織主纜的工作走道是依主纜的垂度從青衣 錨碇一直建造至馬灣錨碇。當工作走道建成後,空中 穿絲主纜的工序隨即展開,織成直徑1.1米的主纜。 組成主纜的直徑5.38毫米鍍鋅高強力鋼絲共重27,000 公噸。鋼絲總長度達16萬公里,足夠環繞地球四次。 絞織主纜歷時九個月。 橋身的鋼鐵工程主要在英國、杜拜及日本等海外 地區進行。製成的鋼組件則在香港以北80公里的珠江 近東莞處組裝。組件共有50段,每段長度為36米,約 重1,000公噸。當組裝完成後,這些組件便逐段由躉 船運往工地,並吊升至合適位置進行架設工序。整個 工序需時八個月。 隨後是裝設鐵路路軌及 同時接駁已架設的各段橋 身。當橋身接駁完成後,下 一部是鋪築路面,並進行一 連串的最後階段工作。 總值72億港元的工程合 約於一九九二年五月動工, 建築期為60個月。大橋於 一九九七年五月通車。

旅遊景點編輯

青馬大橋是香港其中一個地標,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參觀。為應付遊客,政府於青衣西北部興建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1]。訪客中心有大橋模型、相同互動遊戲;從螺旋小路圍圓柱形的觀景台上,遊人就可以較近距離或高角度,遠眺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汀九橋,觀景台設有行人天橋連接訪客中心及停車場。訪客中心及觀景台於1997年隨住青嶼幹線通車對外開放,起初由新機場工程統籌署負責管理及運作。該署於1998年解散後,展覽中心交由民政事務總署葵青民政事務處負責管理。

橋身長度:2.16公里(主跨長度1.37公里)
混凝土橋塔高度:206公尺
大橋離海面高:62公尺
大橋吊纜鋼線總長度:16萬公里
大橋結構鋼重量: 4.9萬公噸
設計師:莫特.麥克唐納(Mott MacDonald)
青馬大橋是全球最長的行車及鐵路雙用吊橋,曾獲美國建築界權威人士及編輯選為「20世紀十大建築」。自1997年5月通車以來,青馬大橋與汲水門大橋、馬灣高架道路,合組成為連接香港國際機場與香港市區的主要幹線 ── 青嶼幹線。大橋上擁有六條露天行車道,下層則有兩條鐵路軌及另外兩條行車道;若遇颱風或風速太高,橋面將會封閉,而下層仍可行駛火車或汽車,接載旅客往返機場。
位於青馬大橋北端的青嶼幹線觀景台,是一覽大橋壯麗宏偉全貌的絕佳位置。觀景台位於青衣島西北面,從這裡可看到西面的青嶼幹線和北面的汀九橋全景。觀景台的設施包括平台、青馬大橋和汀九橋的組件戶外展覽,以及青嶼幹線訪客中心。訪客中心內陳列了有關興建青嶼幹線及汀九橋的資料,包括影音短片、圖畫、相片和模型等。請按此查看青嶼幹線觀景台及訪客中心的開放時間。
*包括青馬大橋在內的「機場核心計劃」,在1999年美國的建築博覽會(CONEXPO-CON/AGG '99)中,獲美國建築界權威人士及編輯選為「20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