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青馬大橋英語:Tsing Ma Bridge)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以及全球第11長的懸索吊橋。大橋主跨長1,377米,連引道全長為2,160米。大橋屬於香港8號幹線青嶼幹線的一部份,跨越馬灣海峽,將青衣馬灣連接起來。青馬大橋為香港道路重要的一部份,因為它聯同汲水門大橋,共同擔當著連接大嶼山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與市區的唯一行車通道。車速限制每小時80公里。青馬大橋屬青馬管制區範圍,管制區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簡介[編輯]

青馬大橋由莫特·麥當勞設計。「青」是指青衣,而「馬」是指馬灣,它離海面高度62米,而橋塔高度則為206米。吊起大橋橋身的主纜直徑為1.1米,而主纜主跨是由33,400條直徑5.38毫米的鋼絲,以空中絞織方法組成。每條主纜會產生5萬公噸拉力,總長度達16萬公里,足以環繞地球4次。大橋的結構鋼材主要在英國日本製造,並在中國廣東省東莞市珠江附近組合成50件組件,再以躉船運往施工地點。重量方面,結構鋼材重量5萬公噸,橋塔和錨碇混凝土重量則為50萬公噸[1]
青馬大橋採用雙層設計,橋的露天上層為3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有蓋的下層則為2條港鐵東涌綫機場快綫的共用路軌,和2條供緊急時(例如颱風吹襲和嚴重交通意外時)使用的單線行車道路。青馬大橋於1992年5月25日開始動工興建,耗資71.44億港元。大橋連同青嶼幹線其餘部份,於1997年4月27日開幕,並由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港督彭定康布政司陳方安生主持開幕儀式。而大橋則於同年5月22日正式通車。
青馬大橋屬青馬管制區範圍內,現由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旅遊景點[編輯]

青馬大橋是香港的一個重要地標和景點,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觀。為應付遊客,政府在青衣西北部設立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訪客中心設有大橋模型、相片和互動遊戲;從螺旋式的小路繞著圓柱形的觀景台而上,遊人便可以較近距離或高角度,遠眺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及汀九橋,觀景台設有行人天橋連接訪客中心與停車場。訪客中心及觀景台於1997年隨青嶼幹線通車對外開放,最初由新機場工程統籌署負責管理及運作。部門於1998年解散後,展覽中心交由民政事務總署葵青民政事務處負責管理。
由於青馬大橋不設人行道,遊客無法於橋上步行。現時政府只在國際馬拉松賽事舉行期間開放橋面,作為比賽場地。另外亦曾於2008年5月2日將部分橋面給予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火炬手傳遞聖火

殊榮[編輯]

1999年,青馬大橋榮獲由美國建築界選出的「二十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得主之一,與英法海峽隧道舊金山金門大橋等其他九項世界級工程共同享有這項殊榮。

青馬大橋的主跨達1 , 3 7 7 米, 跨越位於馬灣及青衣之間的海上航道, 是往來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的快速公路及機場鐵路的重要部分。懸吊橋樑的主纜是由約2 7 , 0 0 0 噸鋼絲織成的。這些鋼絲的總長度足以圍繞全球4 次。
大橋在青衣島上直接連接一個可通往市區及經汀九橋通往新界西北的交匯處。

青馬大橋全長2,160米,是直接通至赤鱲角香港國際 機場之青嶼幹線顯要部分,亦已成為代表香港的標誌。 青馬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道路及鐵路兩用懸索 橋。大橋上層設有一條雙程三線快速公路,下層有兩 條鐵路路軌。此外,下層亦設有兩條單線有蓋的行車 道,可用作維修通道及在強風或發生緊急事故時作交 通改道之用。流線型的橋身是經過精心設計,而大橋 上、下層橋樑的橫切面中央設有通氣隙,以增加大橋 的氣體動力穩定性。這特性是經過風洞測試驗證的。 大橋主要的地基是橋塔地基及固定主纜的沉重錨 碇。除馬灣橋塔地基外,所有地基均在陸上建造。至 於馬灣橋塔地基,是建於離馬灣不遠的淺水地方。建 造方法是先將混凝土沉箱浮至適當位置,然後沉放到 海床石上。沉箱周圍回填成人工島以作保護。 橋塔高206米,較港島中環商業區的一些大廈,包 括178米高的匯豐銀行總行還要高。橋塔是用滑模建 造法建造,需時三個月。橋塔建成後用起重機把重型 的鋼鞍座吊至塔頂合適位置。 用作絞織主纜的工作走道是依主纜的垂度從青衣 錨碇一直建造至馬灣錨碇。當工作走道建成後,空中 穿絲主纜的工序隨即展開,織成直徑1.1米的主纜。 組成主纜的直徑5.38毫米鍍鋅高強力鋼絲共重27,000 公噸。鋼絲總長度達16萬公里,足夠環繞地球四次。 絞織主纜歷時九個月。 橋身的鋼鐵工程主要在英國、杜拜及日本等海外 地區進行。製成的鋼組件則在香港以北80公里的珠江 近東莞處組裝。組件共有50段,每段長度為36米,約 重1,000公噸。當組裝完成後,這些組件便逐段由躉 船運往工地,並吊升至合適位置進行架設工序。整個 工序需時八個月。 隨後是裝設鐵路路軌及 同時接駁已架設的各段橋 身。當橋身接駁完成後,下 一部是鋪築路面,並進行一 連串的最後階段工作。 總值72億港元的工程合 約於一九九二年五月動工, 建築期為60個月。大橋於 一九九七年五月通車。

旅遊景點編輯

青馬大橋是香港其中一個地標,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參觀。為應付遊客,政府於青衣西北部興建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1]。訪客中心有大橋模型、相同互動遊戲;從螺旋小路圍圓柱形的觀景台上,遊人就可以較近距離或高角度,遠眺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汀九橋,觀景台設有行人天橋連接訪客中心及停車場。訪客中心及觀景台於1997年隨住青嶼幹線通車對外開放,起初由新機場工程統籌署負責管理及運作。該署於1998年解散後,展覽中心交由民政事務總署葵青民政事務處負責管理。

橋身長度:2.16公里(主跨長度1.37公里)
混凝土橋塔高度:206公尺
大橋離海面高:62公尺
大橋吊纜鋼線總長度:16萬公里
大橋結構鋼重量: 4.9萬公噸
設計師:莫特.麥克唐納(Mott MacDonald)
青馬大橋是全球最長的行車及鐵路雙用吊橋,曾獲美國建築界權威人士及編輯選為「20世紀十大建築」。自1997年5月通車以來,青馬大橋與汲水門大橋、馬灣高架道路,合組成為連接香港國際機場與香港市區的主要幹線 ── 青嶼幹線。大橋上擁有六條露天行車道,下層則有兩條鐵路軌及另外兩條行車道;若遇颱風或風速太高,橋面將會封閉,而下層仍可行駛火車或汽車,接載旅客往返機場。
位於青馬大橋北端的青嶼幹線觀景台,是一覽大橋壯麗宏偉全貌的絕佳位置。觀景台位於青衣島西北面,從這裡可看到西面的青嶼幹線和北面的汀九橋全景。觀景台的設施包括平台、青馬大橋和汀九橋的組件戶外展覽,以及青嶼幹線訪客中心。訪客中心內陳列了有關興建青嶼幹線及汀九橋的資料,包括影音短片、圖畫、相片和模型等。請按此查看青嶼幹線觀景台及訪客中心的開放時間。
*包括青馬大橋在內的「機場核心計劃」,在1999年美國的建築博覽會(CONEXPO-CON/AGG '99)中,獲美國建築界權威人士及編輯選為「20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之一。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1) 準備行動或動武。形容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
2) 事物發生的根源。
3) 反應熱烈,樂於從事。
4) 努力、盡力地去做,如同把性命豁出去。
5) 感情衝動。
6) 丟失。
7) 內心自覺慚愧不安。
8) 形容吃驚、受窘的樣子。
9) 說話時揮動手腳。亦有指點、辱罵、抨擊之意。

10) 比喻落入他人圈套或自取禍害。
11) 因欣賞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12) 從生物體的某些細胞組織、器官或腺體產生出某種物質
13) 指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無與倫比。
14) 許多不同的式樣和種類。
15) 形容貌態逼真,彷彿具有生命力。
16) 比喻經歷無數事故與變化。
17) 明顯的表現出來。
18) 極像真的。

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橫跨

展示

各式各樣

栩栩如生

形態

逼真

創舉

費勁

衝擊

歷盡滄桑

飽嘗

侵蝕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第五課

攀附

狹長

尖端

亮麗

賞心悅目

守株待兔

自投羅網

誘捕

分泌

分解

養分

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