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1.比喻:是一種利用事物的相似點,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修辭方式。

2.排比:將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關聯句子連續排列出來,稱為排比。

3.比較:拿兩件或以上性質相近的物件或事物作一對比。

4.對比:是把兩種相互對應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關的兩面並列在一起,從性質、形象或時間上加以對照比較。

5.引用:引用有關名人語錄、格言、民謠等,來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6.比擬:比擬是指根據想像把物當作人,或把人當作物來寫的一種修辭手法。

7.擬人:擬人是指把物當作人來描寫的一種修辭手法。

8.擬物:擬物是指把人當作物看待的一種修辭手法。

9.仿擬定義:指故意模仿現成的詞、語、句、篇而臨時創造新的詞、語、句、篇。

10.雙關:雙關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音或語義的關係,使詞句具有雙重意義,造成表面上是一個意思,而暗中隱藏另一個意思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11.誇張:誇張是指用言過其實的說法對表達的事物加以擴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本質和加強表現效果。

12.疊字:疊字是指把兩個或以上的字形和字義相同的字重疊在一起使用。

13.疊詞:疊詞是指把同一的兩個音節以上的詞或詞組不加停頓地重疊使用。

14.疊音:疊音是指將同一的字或詞不加停頓地重疊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

15.疊韻:疊韻是指兩個字或幾個字的韻母相同。

16.複疊:複疊是指將相同的詞、句相疊在一起。

17.反問:用問句形式表示對事物的斷定,即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而否定形式則表示肯定意思的。

18.設問:設問是指故意設置問題,自問自答的一種修辭手法。

19.反覆:反覆是指用某些相近的詞語或句子在文章中反覆出現,來渲染感情。

20.頂真:頂真是指用上一句的結尾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一直連貫下去,使前後的句子頭尾蟬聯接。

21.對偶:對偶是指將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的兩個語句成對地排列。

22.對仗:是指把字數、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兩個句子成雙成對地排列在一起,使之互相對照、互相補充,取得詩歌形式上和意義上兩方面整齊勻稱。

23.雙聲:雙聲是指兩個字或幾個字的聲母相同的一種修辭手法。

24.襯托:襯托是指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來陪襯主要的事物,使主要的事物突出。

25.映襯:映襯是指把兩類相反或相似的事物,用相互映照的方式表達出來,取得互相襯托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26.想像:想像是指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27.象徵:根據事物間的聯繫,以甲物示乙物,表現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28.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

29.反語:反語是指用與真意相反的話語進行表達,多含諷刺意味。

30.諷刺:指用比喻、誇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

31.精警:精警是指用簡練而出奇的語句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32.借代:不直接說出事物的名稱,借用有密切關係的另一事物的名稱去代替。

33.用典:是指運用詩文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

34.層遞:把結構相似、字數大體相等的詞組和句子,按照程度深淺、語意輕重、範圍大小、時間先後或數量多少的順序依次排列,以表達客觀事物的遞升或遞降。

35.拈連:利用上下文的聯繫,把適用於甲事物的詞語,巧妙地運用到乙事物。

36.移就:指兩項事物相關聯,描寫一事物修飾另一事物的性狀的。

37.婉曲:不直截了當地說出本意,而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暗示給讀者。

38.迴文:刻意追求字序的迴繞,使同一語句既可順讀,也可倒讀。

39.摹狀:利用詞語描摹人對事物情態性狀的感覺。

40.摹聲:利用擬聲詞摹擬人、動物或事物的聲音。

41.摹色:利用色彩描摹客觀事物的色彩。

42.摹繪:借助於各種感覺,運用語言手段描摹客觀事物聲、色、味和情態。

43.色詞:指一些附設在別的詞上,用來描述顏色的詞。

44.象聲詞:摹擬聲音的詞。

45.示現:回憶、預想、懸想的手法,把已經過去的事、